第239章 八万大军阅北平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笔趣阁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239章 八万大军阅北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9章 八万大军阅北平

  第239章八万大军阅北平

  二妹的定下的夫婿是李让,这个消息既让朱高炽意外,但也没有太过意外。

  自己的婚事都有了改变,妹妹的婚事也发生变化,是有可能发生的,而没有变化,也是能接受的。

  和大姐不同,大姐和袁容的亲事,是很早就有了迹象,不是轻易能改变的。

  小女孩嘛,陡然间知道要嫁给陌生的男人,肯定是会哭的,特别是在母亲和长姐都是先恋爱后结婚的背景下。

  在小女孩心目中,更希望能像母亲和长姐一样,虽然宠爱妹妹,但是在这一点上,朱高炽还真是无能为力。

  虽然对李让此人的印象不太好。

  此人的目的性极强,为了自己的前程,不顾家人的安危,虽然在靖难之役中,投靠了朱棣,但是却让他的家人在应天府亡于朱允炆的刀下。

  而且为了自身的权势,支持未来的汉王朱高煦争夺太子之位,甚至鼓动其谋反。

  如果不是因为死得早,汉王造反时,必定有他的身影在旁。

  但也李让的才能不可否认,的确是位能承担大事的人才,朱棣许多事托付给了此人。

  府里的嬷嬷们,安慰了朱月贵几句,但也没当回事,小姑娘哭几日自然就好了。

  倒是大姐朱玉英和两位小妹妹,围着朱月贵开导她,几个小女儿煞有其事的模样。

  这些都不放在朱高炽的心上。

  徐氏虽然心疼女儿,可这么多事情一股脑的涌过来,既要操持分封的事情,又要安排儿子女儿嫁娶之事,已经顾不上朱月贵。

  这些家里的事情,朱高炽没有要插手的意思,全部丢给了母亲去操办。

  男主外女主内,就是如此。

  北平诸卫操练的日程已经开始商议,朱高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回不再是各卫自行其是,而是行军到北平大阅。

  四年下来,北平省内的铁道谈不上四通八达,多数的地段,修建的还是简易铁道。

  只有部分运载量高的地段,才使用了横形木枕固定铁轨宽度,还有部分铁道段采用的竖形木枕。

  换句话说。

  大部分停留在铁道原始阶段,少部分停留在铁道原始进阶阶段,极少部分停留在铁道初级阶段。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朱高炽领着长史府,北平都司,中华重工三套班子,在王府周围寻找开阔地区,挑选用来卫所士兵演武的大场所。

  最后在王宫以北的景山,也就是两百余年后,崇祯上吊的煤山,朱高炽选择了这块地方。

  现在的燕王宫还不是后来的紫荆城,许多的建筑还没有影子,按照朱高炽的计划。

  以燕山三卫留下来的主力,以及石匣营这些精锐军队为主,其余卫所派遣精兵。

  合计八万人的操演规模,以目前燕王宫的格局,还真没有地方可以容纳的下。

  “小王爷好诗情。”

  有人恭维道。

  在山崖上,朱高炽迎风站立,衣角拂动,腰间挎着宝剑,此时,红日当升,眼前正是大好河山。

  身后有朱棣为朱高炽留下的老将唐云等,还有朱能这一批新秀,长史府的葛诚,金忠等重臣,然后是陈亨等北平都司的官员。

  整个北平的“枪杆子”、“钱袋子”尽在朱高炽手中,这回自作主张的八万士兵大阅北平城。

  如果办成了此事,他在北平的威望将会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朱棣面前都有了话语权。

  毕竟世子之位,是皇爷爷亲封的,哪怕是朱棣也无权罢免,和以前依附朱棣的形势截然不同。

  “铁道运输有大利,传统的行军,对军力和士气会造成极大的损伤,而用铁道来运兵,不但可以快速调动,还能保持士兵的体力,所以才要尝试。”

  铁道在北平已经不是新生的事物,虽然大多数的老百姓,仍然没有乘坐过铁道。

  可是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对铁道的认识,许多人也越来越深,不像刚开始时的陌生。

  也是朱高炽第一次提到,不怕应天府学去,因为时间来不及了。

  不提消息传播的速度,就算应天府的那帮人立马来学,恐怕刚打下了基础,也来不及发挥作用,反而会便宜了自己。

  新事物必定会产生新的问题,而大操练乃军国大事,容不得马虎,因此都指挥使陈亨,提醒道:“人多眼杂,八万士兵从北平各地改坐铁道,恐怕会导致出错。”

  “不要怕出错,出错不可怕,只要能及时改正,反而有利于发展,怕的是宁愿不改变,只为了不出错。”

  朱高炽笑着说道。

  “小王爷既然决定了,我等必定马首是瞻!”唐云上前支持道,他的想法和陈亨不一样。

  小王爷受封世子,以世子的名分第一次主持大事,为了小王爷的威名,他一定全力帮助。

  和他一样想法的人有不少,都是朱高炽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威信。

  陈亨只是提醒小王爷,并不是为了唱反调,唐云的表态,令他有些不悦,因此不再多言。

  “好了,诸位的心意我都明白,皆是为了王府的一片公心!”朱高炽拍板。

  下面人有矛盾,作为上位者不能任由其发生下去。

  什么利用下面人的矛盾来巩固自身的权势,那要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策略,而不是不顾形势的照搬。

  “八万大军演武北平城,虽然我不怕出错,但是能不出错是最好的,诸公同心协力,操持好此事。”

  “诺!”

  众人拱手应道。

  最先发出动静的反而是中华重工,工程部派了精锐施工队,测量景山与王府之间的地区。

  要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整理出大块的平地,并在景山凸出的半腰下,搭建巡阅台。

  同时往外派出了特派管事奔赴各站,专职士兵乘坐铁道抵达北平之事。

  统计各卫的名单,以调动铁道马车,集中力量来进行一场八万兵同时大运的工程。

  朱能被指派为此事的负责人,中华重工配合他。

  各卫所面对王府由小王爷替王爷发出的王旨,没人提出异议,更没有人出言反对,仿佛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收到都司的公文和长史府的王旨,北平数十卫所卫司衙门都开动了起来。

  别看小王爷笑呵呵的,仿佛和气的很,可北平都司和长史府在公文中语气极其严厉,谁敢在演武过程中出漏洞,必严惩不贷。

  没有人敢拿自己的前程来试后果。

  开平卫所也要参加,他们那边的铁道还在兴建中,没有通车,所以行军到密云,在密云乘坐铁道马车。

  然后就是开平卫和密云卫,协商双方的行军过程事宜,以及和铁道站沟通乘坐事宜。

  这种场景,在整个北平都在发生。

  而大明全国卫所,要么在王府和都司的主导下,进行和往常一样的操练事宜,要么在都司和兵备道,例如陕西行都司,要么由兵部或者五军都督府,要么在都司和国公,兵备道,例如云南,都开动了起来。

  没有人有精力关注北平的变化,应天府那帮人的注意力,被秦王牵扯了,根本顾不上燕王。

  秦王主导今年陕西各卫操练之事,会向陕西各卫的军户们传达一种信号。

  他秦王又回来了,他们头上的天又变回以前,会让秦王的兵权更一步的巩固。

  北平各地,往来奔波的骑手多了起来,带动了道路上的尘土,显得气氛紧张,充满了肃杀之气。

  铁道马车的速度,还真不如单骑的骑手跑得快。

  红日夕下。

  草庐中,透过长长的芦苇,犹如一片红色的世界,而庐中的两位客人穿着常服,仿佛乡绅般。

  庐外,几名随从等候。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平按察司按察使王礼,忍不住幽叹道。

  王礼头戴当下士庶流行的八角巾,身穿道士们的不老衣,如果不认识他的人,只把他当做一名心向道家的乡绅。

  在石桌上,王礼的对面,不是别人,是北平布政司右布政使申逵,他的神情不像王礼那么严肃,看上去很随意。

  比起王礼的焦躁,反倒是申逵的举止,更加贴合道士的闲云野鹤之风。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王公少念了这下一句,蕴意可就大不同了。”

  石桌上,有下人们布置的酒食,在这野外之地,倒也别有一番风趣,申逵惬意的饮了一口,满足的咂嘴。

  “难道申兄一点也不关心吗?”王礼好奇的问道。

  “关心又有什么用呢?”申逵露出了无奈,“颜藩台一门心思扑在政绩上,反倒是和王府合作的甚妙。”

  王礼摇头道:“当初朝廷派此人来担北平大任,真是大错特错。”

  “那可不一定。”

  “在百姓看来,颜藩台还是一名好官的。”

  听到申逵的话,王礼无言以对,苦笑道:“我们难道真就一点也不做了?可辜负了许多人的期盼。”

  “以前有个叫做李学颜的名士,在北平和大宁,还有广宁联络了不少人,配合朝廷诸公弹劾了燕王,结果反倒是惹了一身骚,得不偿失。”

  申逵主动为王礼倒了一杯酒,随口说道:“对付燕王,不能把对付秦王的手段拿出来,因为燕王比起秦王要守规矩。”

  “守规矩?”王礼指了指北面,北平城的方向,“这么大的动静,可不像守规矩的样子。”

  申逵笑道:“目前来看,能对付藩王的,还得是藩王自个,燕王府推出的中华重工,虽然没有顶着燕王府的权势做事,可又能瞒得过谁。”

  “现在把触角延伸到了陕西山西,山西不提,我看啊,陕西很快会出事,秦王可不是好相与的。”

  王礼怔了怔,倒是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你是说秦王府和燕王府会发生矛盾?”

  申逵点点头。

  王礼有些不敢相信,充满了怀疑,“不至于吧,秦王和燕王都是马皇后所出,几兄弟从小一起长大,关系非同寻常。”

  “所以我才提陕西,没有提山西。”申逵又笑道:“目前也是唯一的破局之道,没有颜藩台的支持,我们可对付不了燕王府。”

  “好吧。”

  王礼被说服了,把希望寄托于秦王,这种感觉令他很复杂,想不到还有指望秦王的一天。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07.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07.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