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犯事勋贵被流放后有多难受_万历佑明
笔趣阁 > 万历佑明 > 第六百六十五章 犯事勋贵被流放后有多难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百六十五章 犯事勋贵被流放后有多难受

  “还能怎么活,这里也有奴婢伺候,就是当地的白人,他们很穷,随便给他们一点粮食和棉布,他们就能成为伱的奴隶。”

  “你只要让你会养马的仆从替你养好官马,获得的工钱,就能养活好几个白奴。”

  虾夷岛的土人基本上是从北方迁来的白人,只是历史上后来倭人扩张,才让当地土人基本上消失殆尽。

  所以,沐昌勇这时才提到了白奴。

  沐昌勇说后就指着前方正飘扬着红底明字旗的卢镗城说:“先进城吧,不必太担心生病的问题,在这里生病最多的反而是当地的白人,他们与世隔绝,染了我们常见的病,倒是不容易活,所以在这里待的越久,他们的人反而越少。”

  李应臣听后点了点头。

  与李应臣同一个流放地的刘世延这时则正在去往虾夷的路上,他也同样不舍得中土,尤其是江南。

  而且,到这个时候,刘世延才流露出了悔恨之色,因而看向也随他一起来的一最忠心的义仆说:

  “包允,你派个人回去,让他们托亲友给陛下上个本,就说我刘世延知道错了,不该纵容自己的孩子我行我素,也不该仗着自己是开国勋臣之后妄议朝政,且求陛下让我回去,哪怕回去也养马都行。”

  刘世延说着就蹲地捂脸抽噎起来。

  很明显,刘世延也是很怕去虾夷的。

  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对于现代人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何况是安土重迁的古代。

  还是刘世延这种人。

  而且,他要去的还是一个传闻远在异国他乡,乃至在异国他乡都属于很偏僻的地方。

  但文明是需要他们这些犯罪的人去开拓的。

  毕竟总不能让立了功的人去定居这些蛮荒之地,进而开拓文明,那人家凭什么还要积极立功?

  不过,现在大明很多立了功的人也在往外迁徙。

  这与大明帝国的文明本身就在对外扩张有关。

  东莱和平户、长崎、吕宋、缅甸木邦这些地方,已经有许多立功的官将,在将家眷往这些地方迁。

  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在初步的开发后,已经有许多良田和产业。

  他们把家眷往这些地方迁,自然是因为在这些地方的居住体验已经超过在中土的体验。

  比如,在中土,一个七品以下的底层官员,在中土因为百姓不能随便奴役和欺压,卖儿鬻女的又越来越少,导致人力使用成本很高,也就很难体验到人上人的生活,且可以兼并的土地也越来越少,所以还不如出来。

  这样既有大量良田可以兼并,还能更加真切的体验到人上人的生活,毕竟这些地方的土人是可以被随便奴役的。

  何况,这些地方已经得到了初步开发,迁移来了许多汉人,所以在当地生活与在中土已经没什么区别。

  这些都是改造礼法带来的效果。

  因为朱翊钧改造了礼法,连现在推行奢侈税也更容易,随着大明在海外扩充了许多教化区,也在琉球、朝鲜、暹罗等国驻兵,打得名义都是维护礼法,而实际上也在这些地方设立了税务监督官衙,凡是到各教化区与各藩国的奢侈品都会先被大明税务监督官给查看一遍有无税票才能进入这些地方销售,自然也就使得奢侈品的走私难度增加,利于奢侈品的征收。

  现在,通过征收奢侈税,国库和内库的收入的确在不断增加。

  税虽然是入的国库,但因为国库借了内库的债,所以内库也跟着增加了收益。

  而如此一来,朱翊钧下江南的资金也越来越充足。

  不过,奢侈税的征收,虽然明着反对的人越来越少,但阳奉阴违的人还是有不少。

  最主要是武将们自己在阳奉阴违,尤其是戚继光的旧部有些人在开始仗着戚继光是首辅相信自己,而开始做阳奉阴违的事,只为了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没办法,这个世界上总是有贪婪的人。

  戚继光的旧部也并不都是心存大义、不贪图眼前好处的人,也有利欲熏心之辈。

  临清州的国税司郎中胡灿就不对提前给自己行贿的商贾征收奢侈税,但他又不想自己交上去的税赋看上去太少,就强行称普通商贩所贩卖的普通商货是奢侈税,而导致许多商贩怨声载道。

  胡灿自然也知道这样做迟早都会被发现,也就提前派了自己的弟弟胡荣进京见了戚继光,且交了一份账簿给戚继光,且对戚继光说:

  “这是家兄在临清钞关为国公府收的银元的账簿,请老爷过目。”

  胡氏兄弟本是戚家家丁,只是后来放出府自立门户做朝廷的官,才变成了戚继光的旧部,但他们依旧称戚继光为老爷,为的是这样可以显得自己相比于其他旧部和戚家关系更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07.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07.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