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官考生员分配_朕的大明朕做主
笔趣阁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191章 官考生员分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1章 官考生员分配

  第191章官考生员分配

  官员分配问题,本应该是大明朝廷内的一次扯皮,一次各方的利益分配与交换。

  但如今大明上下官员缺额太过严重。

  若是给这些人时间去慢慢搞PY交易,那么朝堂上必然会形成一个庞然大物。

  就如历史上的东林,各种机缘巧合之下,直接形成了众正盈朝,这种让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天子都能感受到忌惮的存在。

  而朱由校给出的解决方式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让周应秋尽量从地方上抽调官员入职京城。

  这样不但可以尽量避开朝堂上纵横交错的党派,还能补充上来一些有经验的官员。

  而第二个就是举行官考了。

  科举这种选拔方式,是世界上最公平的选拔方式了。

  而皇帝的官考,则是在公平的选拔上,再进行一次定向选拔人才了。

  第一日的官考一结束,虎贲卫与锦衣卫缇骑就押送着试卷进入了西苑。

  走在被火把照的灯火通明的校场上,看着正在阅卷的众多翰林学士,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填空、判断、选择、计算这四种题,前三种阅卷起来非常的简单。

  按图索骥的对就行了。

  官考,考的不止是学识、能力,还要考一个学子有没有恭顺之心。

  卷面太乱看不明白的,直接扣分。

  不按照规定的甲乙丙丁写答案的,直接扣分。

  在规定选项外,选择其他的,直接扣分。

  自恃傲物,跑到官考上来彰显个性的玩意儿,朝廷不需要这种所谓的天才。

  而最后的计算题或者论述题。

  则是皇帝或出题人给出标准答案,然后由这些翰林学士们按照士子的做答给分。

  每道题目是十分,由八个人轮回阅卷,然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后,取剩下的六分的平均分。

  这种方式,可以非常好的避免阅卷老师故意给出高分。

  比如说,历史上左光斗给史可法圈个第一名出来这种情况。

  看了一会儿翰林学士们阅卷后,朱由校就返回主殿去抱着媳妇儿睡觉了。

  他明天还要批阅奏章,没工夫看这些人搁这儿阅卷。

  “陛下总算走了。”

  伸手擦了下额头上的冷汗,庶吉士李标忍不住小声的道。

  “是啊。”

  坐在李标身侧的施鳯来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感慨的道。

  “有陛下在身边,阅起卷来总担心阅卷时会批错了。”

  “哎,真羡慕周大学士啊,早早的就能睡觉。”

  斜眼鄙视了一下施鳯来的心理承受能力,李标看着远方的院子道。

  “我们却还要在这里通宵达旦的阅卷了。”

  “也就只有这三天,忍忍就过去了。”

  将一张阅完的卷子放在身侧,施鳯来摇了摇头道。

  “这官考是为了给朝廷补官,我们如此辛苦也是为了国事。常言道,食君禄,解君忧,我们可万万不能懈怠啊。”

  “施兄教训的是。”

  闻言,李标又给了施鳯来一个鄙视的眼神。

  你可真会装犊子。

  若是李标知道,施鳯来这厮是历史上给魏忠贤提议立生祠的内阁辅臣,恐怕这会儿就该不会再与施鳯来聊天了。

  三日的考试,很快就结束。

  本次官考,诠释了什么叫做当日事,当日毕。

  申时中送入西苑的试卷,次日卯时就已经批阅出来,辰时就已完成成绩统计与排名。

  第四日,午时,正阳门前。

  此刻,正有大几千的士子聚集在这里,细细的查看着贴在城墙上的大字皇榜。

  “第一名,蠡县士子钱天锡。”

  “第二名,宣武县士子柳荫。”

  “噫!我中了!”

  随着目光一个个的往下移,时不时就有榜上有名之人高呼出声。

  七千多士子,十四取一,朝廷本次官考放出五百多个官职。

  大到县令,小到乡长,上到六部文书,小到乡间税吏。

  而除了中了的人外,更多的人则是失望。

  正所谓: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名次排在前五百的人,现在到这里集中,陛下要于承天门训话。”

  就在众人或兴奋,或失落时,又有锦衣卫缇骑来到正阳门前宣布道。

  很快,五百中举士卒就被集中在一起,向着承天门而去。

  待众人到了承天门下,自是要经过礼部官员的一通临时培训。

  半个时辰后,当皇帝华盖出现在承天门上时,一众士子纷纷匍地高声道。

  “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伸着脖子,看着下方陆陆续续起来的士子,朱由校此刻只感觉一阵豪气直涌胸前。

  这些人,无一不是人杰才干,如今都俯首帖耳的匍匐在皇帝的身前。

  前番官考他还没有感觉。

  但今天,他终于有了当年唐太宗看着科举后,为何要感叹天下英雄尽入吾鷇中了。

  正了正自己的身子,朱由校一挥衣袖,旁边的刘时敏见状,连忙朗声高呼到。

  “诏曰:起!”

  “咳咳。”

  朱由校方才咳嗽了一下,刘时敏立刻就给皇帝递过来一个铜皮喇叭。

  “我大明立国至今已有两百余年,百姓盼安乐久矣,望能吏如望云霓。今天下官员缺额众多,朕思之心忧不已,特开官考,选拔良才。”

  “我大明疆域广阔,有两京十三省,州府一百六十三府,三十五州,一千四百二十七县,其下乡里不计其数。此皆赖尔等俊才,为朝廷安民至善,开万世太平。”

  眼前放着的是刘时敏亲手写的开场词,朱由校只需要照本宣科即可。

  而底下的士子,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听到皇帝的纶音,此刻一个个都将耳朵竖的跟兔子似的。

  不过好在,皇帝手中的铜皮喇叭有放大声音的作用,而且皇帝本人也是中气十足,字正腔圆,每个士子都能听的清楚。

  “前元暴虐,方有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吊民伐罪,驱逐鞑靼,重开华夏之天。”

  “我大明国祚传今已历十四帝,爱民两字,乃我大明之根本。这四个字,尔等要铭记于心,倘或有失,则朕无颜见列祖列宗,尔等亦不为我大明臣子!”

  说着说着,朱由校突然话锋一转,说到了“爱民”的执政纲领。

  大明驱逐鞑靼,吊民伐罪,解万民于吊悬之苦。

  这个政权的本质,就是保证下层百姓有条活路。

  然而,经历了两百年的世事变迁,爱民两字早已从官员的脑中离开。

  时至今日,朱由校就要再次将这个理念重新提起来。

  皇帝的执政根本是爱民,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当皇帝爱民时,下面那些有心做事的臣子自然也就有了一个指引方向。

  今日,朱由校的话不仅仅是给这些士子说的,更是说给大明上下的官员们。

  听到皇帝的话,本来只是陪同新科士子觐见皇帝的官员们,立马在内阁辅臣韩爌的带领下,纷纷离席,庄重的带着太学生们稽首应道。

  “臣等谨遵圣训。”

  又在后面补充了几句需要心中有老百姓、不得贪污受贿的鼓励词之后,朱由校就反身回了西苑。

  今天他的任务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吏部将这些人按照各科成绩分配到相应的职位上了。

  内阁之中,六部九寺庙的主官此刻都集中在此。

  “这次官考,我们户部要二十人。”

  双手插在袖子里,袁世振看着周应秋,笑呵呵的道。

  “最初只是定下,要将这批士子分配到顺天、天津两府之中。”

  闻言,周应秋也不给袁侍郎面子,当即脸色一板。

  “顺天府有四个县,天津那边又新增了七个县,下面新设的各乡、各衙门都有官员。但京中各衙门缺官也是常态,为此我与孙尚书方才联袂上书,请求陛下将本次官考的士子再补充一部分到京中各衙门。”

  “不错,陛下心念天下万民,在顺天试行新政。此番官考,也是为了保证顺天府新政,能有足够的官员来执行而举办的。”

  听到周应秋的话,顺天知府董应举当即出来帮腔道。

  “可不能因为诸位的衙门里缺少了书吏,就想着从下官这里抽调官吏,若是误了新政,可是会令陛下大失所望的。”

  “董知府言重了,新政重要,但如今朝廷运转也很重要。”

  听到董应举的话,工部尚书徐光启笑眯眯的站出来道。

  对这个另类的京城知府,在场众人都知道,这位是皇帝新政的执行者。

  皇帝可是在上面一直盯着呢。

  “常言道,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

  “若是京中六部官吏不足,则天下诸郡县政务难畅。”

  说着,徐光启看了眼周围的诸位同僚。

  “如今天下颓废,可万万不能只着眼于一地得失,而至天下诸郡县于不顾,因小失大啊。”

  听到徐光启的话,周应秋心中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

  当他不想给这些人补上啊。

  但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给不出来人手啊。

  于是,周应秋伸出一只手道。

  “五个,不能再多了。”

  “五个人?神庙、光庙的帝陵,宫中的三大门,南海子那边最近也在动大工。”

  闻言,徐光启一抖胡子,无奈的问到。

  “你给我五个人,你让我往哪儿用?”

  “对啊,人太少了,算账都不够。”

  听到徐光启出声,度支司的毕自言与兵部的黄克瓒两人也纷纷出言。

  “这点儿人手,派出去巡视各卫所都不够。”

  看着周应秋,黄克瓒直接耍起了小性子。

  “伱直接告诉我,五个人怎么做到能巡视四百多个卫所,要巡视几年。”

  “哪就十个。”

  见到六部尚书中有三个都出言反对,周应秋也只能无奈的再加道。

  “再多真的没有了。”

  说着,周应秋仿佛是捂盘子的孔乙己般,摆着手道。

  “多乎哉?不多也!”

  “哈哈哈~”

  见到周应秋的动作,在场的众人则是纷纷大笑了起来。

  诸衙缺人,这个问题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

  这次皇帝开官考补人,大伙儿都很兴奋。

  比上次往县里补吏员与县令都要兴奋。

  上次是从国子监招考,明确了往下面诸县补人,没他们的份。

  但这次不一样,是往顺天、天津两府补人。

  严格意义上讲,他们这京城衙门也是顺天府的衙门啊。

  就在前廷为生员分配问题而争论时。

  西苑之中,皇帝正在请阅卷的诸翰林学士用宴。

  大明卫所吃空饷严重,但光禄寺吃空饷的问题也不轻,光禄寺账面上养了两千多庖厨,但实质上有实人的,却不到七百。

  前番,皇帝下了特赦诏旨后,光禄寺进行了一轮清汰,总算是恢复了上千的规模。

  坐在上首,手里拿着个满头,就着自己媳妇儿做的酸辣土豆丝下饭,再看看下方翰林学士吃的烩三牲,朱由校无奈的摇了摇头。

  不敢吃,光禄寺的厨子做的菜,他是真的不敢吃。

  也只能给这些大臣赐宴的时候,这些厨子才能用的上了。

  这要是吃死人了,他睡觉都能笑醒。

  待送走众翰林学士后,从宫女的手中接过毛巾,擦了把脸,朱由校不经意的向刘时敏的问到。

  “平日里看你,总是板着个脸,今日怎么如此高兴?”

  “回皇爷,今日奴婢是看到皇爷又得如此多的贤才,为陛下高兴。”

  听到皇帝的问话,刘时敏当即就小小的拍了一个马屁。

  “治国不易。”

  手中拿着个茶杯,朱由校对刘时敏的马屁直接免疫。

  “有没有人因为要被分配到新设的乡官,而感到大失所望,心有怨言的?”

  “据说是有些。”

  闻言,刘时敏也不瞒着,当即给皇帝道。

  “乡下小民多不识教化,愚顽成性。那些个士子中有些是举人,如今却要去乡下的乡官、税官,乃至于县城六房的书吏,这种本是贱籍的职位。”

  “这些人,要么是畏难、畏偏,要么是心有不甘,觉得自己十几年寒窗苦读,最终却是连祖上是贱业的人都不如。”

  “朕已经废了六房的贱籍,哪儿还有贱业。”

  闻言,朱由校淡淡道。

  对这些异议,他并不在意。

  爱做不做,不做滚。

  “好日子过惯了,一个个好高骛远。”

  “不用理会他们,昔年朝廷举官过少,这才给了些进士以高位。听多了鲤鱼跃龙门的事,就会有些不符情理的想法,个个都觉得自己也可以。”

  “下诏给吏部,让他们直接行文诸衙,除非是家里有丧事,否则胆敢违令不去、自作清高的,都要严惩,直接剥夺功名!”

  “这种自作清高的风气,一定要严令禁止。”

  “奴婢领命。”

  听到皇帝的话,刘时敏连忙躬身道。

  皇帝的话,虽然针对的是这轮新选出的官吏。

  但实质上,却是对满朝文武说的。

  孝宗过后,文官抬头,大臣们往往都有视朝廷诏书于不顾的举动。

  别的不说,从孝宗实录开始,辞新命不允这种话,就多了起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07.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07.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